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宁夏行8 明代红山堡

明初,退回漠北的蒙元残部分裂成东西两部,明朝称东部以正统自居的蒙古为鞑靼,称西部卫拉特蒙古为瓦剌。此后,鞑靼、瓦剌屡屡南下侵挠劫掠,成为明朝北方严重边患。为巩固边防,明弘治年间在东起鸭绿江,西抵嘉峪关沿长城一线相继设立了包括宁夏、固原在内的九个边防重镇,每镇由总兵官统辖,史称“九边重镇”,分区分段管辖长城沿线的防御包括边墙、关隘、城堡、烽墩。其中宁夏镇辖区地理位置尤为特殊,西北以贺兰山为固,东南以黄河为险,惟黄河以东的灵盐台地,地势平缓且较为开阔,常常成为鞑靼、瓦剌沿东西两线南下的突破口,故成为西北防御要冲。史载,宁夏镇总兵府驻今银川市,直辖五卫、四所(明卫所军事建制,5600人为1卫,1120人为1千户所)守军约4万余人,沿长城分东西南北中五路防守,管辖长城东起盐池(今宁夏盐池县),西至兰靖(今甘肃皋兰县、靖远县)全长约1000公里防线,包括城堡90余座,烽墩200余个。镇中路防线置千户所于灵州(今宁夏灵武市),防守东起清水营堡,经红山堡,西抵横城堡的黄河东岸,约50公里。中路防线虽然在五路防守中最短,确是防守任务最重的,皆因此处无险可守,只有凭深沟高垒的长城以拒敌,而水洞沟大峽谷正处于中路防线的中间位置,由于明朝在红山堡和清水营均设有茶马互市交易场所,因此,水洞沟长约4公里的大峽谷不仅是和平时期的商贸通道,也成为战时鞑靼、瓦剌的南下通道。红山堡正是这个大通道上的重要防御设施。

▲图1.明代红山堡向南开的瓮城门。

据志书记载,红山堡因位于红山地区而得名,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(1503年),扩建于明正德十六年(1521年),是按照明代长城沿线60里一城,30里一堡的防御体制设置的,距今已有500多年。最初其为正方形,边长均为 300米,设东门一道,有瓮城,门向南开。墙高8米,底宽7米,顶厚4米。扩建后的红山堡,南北长约380米,东西长约320米;瓮城长30米,宽20米。堡内住军251名,设守堡官员一名,操守官一名。


(资料图片)

▲图2.3.红山堡的围墙。

我们从大峡谷进入二号藏兵洞,出了洞口,就来到了红山堡。红山堡里的地下洞道是在2008年秋冬被发现的,长200多米,洞口和藏兵洞相连。据当地百姓口口相传,红山堡内有三个进入藏兵洞的洞口,这只是其中的一个,另外两个还没有找到。

▲图4.红山堡城堡地面上的二号藏兵洞出口。

当我眯着眼睛走出藏兵洞时,一时间不知来到何处,眼前一片空旷之地,没有树木,只有些许小草稀疏地平铺在地面,四周有土墙围住。看到洞口边有指示牌“前行85米到宁夏长城博物馆”,这才明白我们已身处红山堡的城堡之中。

▲图5.6.7.8.红山堡围墙内四周。

我们参观了城堡中唯一的建筑群,宁夏长城博物馆。2007年,宁夏考古研究所在进行考古调查时,发现了这处遗址。据发掘出的地面遗址推测,这里就是红山堡内的将军府邸。 2008年,依据遗址分布状况及大量出土的建筑构件,恢复建设了红山堡将军第,并将其辟为宁夏长城博物馆。

▲图9.10.红山堡中将军府原址,现为宁夏长城博物馆,后侧和前侧。

宁夏长城博物馆以图片、模型、绘画等形式展示长城兴衰、长城建筑、长城戍守、长城攻占、长城管理、长城与民族文化交流等内容。

▲图11.12.宁夏长城博物馆内建筑和展厅。

▲图13.14.15.宁夏长城博物馆内的文字和图片展示。

走出长城博物馆,在这片空旷的四周被围住的城堡里,我看到了嵌在地面上的碎碎白片,多为手指大小,散落得到处都是,不由地令我心里一惊。问先生这些白色碎片是什么,他镇定地回答,白骨。我不敢相信,恰好此时有一个明代士兵装扮的女导游走过来,于是我询问。她回答说,地上的白色碎片是白骨,当初发掘洞道和城堡时,清理出很多骨骸。可以推测,虽说当年明代立体防御强大,但这里一定发生过激烈战事。“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”“君不见,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。”红山堡地面上的碎碎白骨,一下子将几百年前的画面拉到了我们的眼前,遥远的历史真实可触。

▲图16.红山堡城堡内陆面。

▲图17.红山堡城堡外地面。

▲图18.19.红山堡城堡大门和游客。

▲图20.红山堡大门的门洞里。

▲图21.红山堡大门(瓮城里)。

▲图22.红山堡的瓮城里。

▲图23.红山堡城堡外。

(写于2017年12月4日)

点击下方

关键词:


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起点音箱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  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