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如果一个格附近的所有雷都已被标记,同时按下左右键就会自动扫开它附近剩余的格,省的你一个个的按了。
2、排成一行的格中,两个1夹一个2,1底下必有雷;两个2夹一个1,1底下必有雷;两个2夹n个3,所有的2和3底下都有雷;两个2靠边,2底下都有雷;连续的三个1,中间的1有雷;连续四个1两边的1有雷比如是3或4,但附近已经标了一个雷,剩下1或2颗还不能确定,当然也可以使用这个原则。
3、这些原则熟练掌握,能做到一眼看出,并迅速点右键标雷、双击开格,就可以达到100秒以内的水平。
(相关资料图)
4、扫出来的数字代表周围有几个雷。
5、游戏设定扫雷最原始的版本可以追溯到1973年一款名为"Cube"(方块)的游戏。
6、1985年,"方块"被改写成了游戏"Relentless Logic"(简称为"Rlogic")。
7、在"Rlogic"里,玩家的任务是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,为指挥中心探出一条没有地雷的安全路线,如果路全被地雷堵死就算输。
8、两年后,汤姆·安德森(Tom Anderson)在"Rlogic"的基础上又编写出了游戏"XMines"(地雷),由此奠定了现代扫雷游戏的雏形。
9、在此基础上,1989年开始受雇于微软公司的两位工程师罗伯特·杜尔(Robert Donner)和卡特·约翰逊(Curt Johnson)开发出了扫雷游戏。
10、微软于1990年10月收购了扫雷的版权,并随纸牌游戏(Solitaire)一同加载到1992年发布的Windows 3.1系统上,从此扫雷才正式在全世界推广开来。
11、虽然历经多次外观变化,Windows自带的扫雷--winmine一直是最流行的扫雷版本。
12、在Windows 8中,扫雷游戏依然存在,但被重命名为Microsoft Minesweeper,在Windows Store上提供下载。
13、虽然winmine非常流行,但其在防作弊方面比较薄弱,功能也有限制。
14、2003年,第一个具有录像功能的扫雷克隆版本出现(后来命名为Minesweeper X)。
15、2004年初,功能更强大的Minesweeper Clone也释放出首个测试版本。
16、此后,扫雷爱好者多使用有限的几种扫雷克隆版本交流纪录,参与排行。
17、游戏玩法以windows XP自带扫雷winmine.exe为例(其它版本的扫雷游戏与之大同小异)。
18、游戏区包括雷区、地雷计数器(位于左上角,记录剩余地雷数)和计时器(位于右上角,记录游戏时间),确定大小的矩形雷区中随机布置一定数量的地雷(初级为9*9个方块10个雷,中级为16*16个方块40个雷,高级为16*30个方块99个雷,自定义级别可以自己设定雷区大小和雷数,但是雷区大小不能超过24*30),玩家需要尽快找出雷区中的所有不是地雷的方块,而不许踩到地雷。
19、游戏的基本操作包括左键单击(Left Click)、右键单击(Right Click)、双击(Chording)三种。
20、其中左键用于打开安全的格子,推进游戏进度;右键用于标记地雷,以辅助判断,或为接下来的双击做准备;双击在一个数字周围的地雷标记完时,相当于对数字周围未打开的方块均进行一次左键单击操作:左键单击:在判断出不是雷的方块上按下左键,可以打开该方块。
21、如果方块上出现数字,则该数字表示其周围3×3区域中的地雷数(一般为8个格子,对于边块为5个格子,对于角块为3个格子。
22、所以扫雷中最大的数字为8);如果方块上为空(相当于0),则可以递归地打开与空相邻的方块;如果不幸触雷,则游戏结束。
23、右键单击:在判断为地雷的方块上按下右键,可以标记地雷(显示为小红旗)。
24、重复一次或两次操作可取消标记(如果在游戏菜单中勾选了"标记(?)",则需要两次操作来取消标雷)。
25、双击:同时按下左键和右键完成双击。
26、当双击位置周围已标记雷数等于该位置数字时操作有效,相当于对该数字周围未打开的方块均进行一次左键单击操作。
27、地雷未标记完全时使用双击无效。
28、若数字周围有标错的地雷,则游戏结束,标错的地雷上会显示一个" ×"(见右图)策略技巧初级技巧禁用?标记:如果在游戏菜单中勾选了"标记(?)",那么当无法判定某方块是否有雷时,可以右键单击两次给它标记一问号 (?)。
29、这一设定对游戏过程用处不大,若标错了雷还需要多点一次右键来取消。
30、熟练扫雷的基本规则后完全可以将这一功能禁用(去掉"标记(?)"前的勾)。
31、标雷+双击:如果某个数字周围的地雷已标记完,可以指向该方块并同时点击鼠标左右键,将其周围剩下的方块挖开。
32、这就是所谓的"标雷双击",是新手提速的基本技巧。
33、当玩家对数字1-7周围的雷分布不熟时,双击可以用于检验雷是否标完,以避免左键触雷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